纪念红二、红六军团木黄会师90周年 | 红色木黄今朝更“红”——木黄会师90周年发展略记 -尊龙凯时网址

当前位置: 尊龙凯时网址 > 印江要闻
纪念红二、红六军团木黄会师90周年 | 红色木黄今朝更“红”——木黄会师90周年发展略记




  



开 栏 语


     



抚今追昔忆峥嵘,鉴往知来谱新篇。2024年,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、第六军团木黄会师90周年。为缅怀红军在印江的光辉业绩,传承红色基因,赓续红色血脉,县委党史研究室、县文旅局与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“印江印象·红色印迹”专栏,追寻红军足迹,讲述红军在印江的红色故事,重温红军在印江的峥嵘岁月,在传承红色精神中凝聚奋进力量,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,谱写印江高质量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县新篇章。





印江木黄因承载着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工农红军第二、第六军团波澜壮阔的会师记忆而永远熠熠生辉。时光流转九十年,木黄会师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如火炬、如明灯,始终照亮并指引着黔东儿女乘风破浪,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。


印江自治县木黄镇坐落在武陵山脉主峰—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脚下,这里地势险要,钟灵毓秀。“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迈步从头越。从头越,苍山如海,残阳如血。”站在木黄会师纪念碑前,回望那段硝烟弥漫的烽火岁月,无数的英雄形象、英勇事迹向我们徐徐走来。



忆往昔峥嵘岁月




1934年5月,贺龙、夏曦、关向应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进入黔东,创建了云贵高原上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——黔东革命根据地,贺龙率领红三军主力和黔东游击队,与黔东人民一起,在黔东大地与国民党反动势力展开游击战争,重创了国民党反动派,壮大了红军力量,为会师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
1934年8月7日,红六军团在任弼时、萧克、王震的率领下奉命离开湘赣革命根据地向湖南、贵州方向西征,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先遣探路。10月7日,转战两千多公里到达贵州石阡甘溪,不幸与敌遭遇,陷入敌军24个团的包围。红六军团第18师第52团为掩护军团主力转移,先后于板桥、大田、困牛山与敌周旋,英勇奋战,在革命史册上留下了光辉而悲壮的一笔。10月16日,贺龙、关向应率领红三军主力南下,从沿河县水田坝出发,以9天急行军,在江口县木根坡与红六军团第五十师会合。随后,两支部队又沿梵净山西侧急进,继续往印江县木黄等地寻找红六军团主力。10月24日突围后的红六军团主力进入木黄境内。上午11时许,艳阳高照,白云悠悠,山谷空寂,鸟语蝉鸣。贺龙与关向应伫立在邛江河岸的土坝子中央,背后的红军战士行列严整,数十面红旗迎风飘扬。在那棵苍劲伟岸的古柏树前,任弼时一看见贺龙,就抛下手中的棍子,朝着贺龙快步小跑而来,贺龙也噙着泪花激动难抑地迎上去:“弼时,你们辛苦了!”两人紧紧拥抱着,很久很久都没松开……矗立在木黄镇东南一隅的千年古柏,见证了红军长征史上这一次团结的、胜利的、模范的会师。




为纪念红二、红六军团在木黄胜利会师,1977年7月在贵州省委、省政府的统筹指导下,印江县委、县政府决定在将军山上修建会师纪念碑。原红六军团政委王震为木黄会师纪念碑题写碑名。建成后的纪念碑巍然屹立在将军山上一排排柏树中央,仿佛在向人们静静讲述那段革命的岁月,提醒我们不要忘记革命胜利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。




位于木黄镇水府宫的木黄会师纪念馆几经改扩建,现有4个展区。馆内分别陈列有红二、红六军团进入印江路线示意图、木黄会师示意图、红军将士珍贵历史照片、红军歌单、红军革命标语等文物史料,彰显了红军与黔东人民的革命友谊,诠释了长征路上军民风雨同舟、血脉相连、生死与共的鱼水深情,谱写了长征路上共产党人政治宣传工作的壮美诗篇。



看今朝风华正茂



接过历史的接力棒,木黄儿女心潮澎湃,壮志凌云。在长征精神的激励下,他们团结奋斗,砥砺前行,正以昂扬的姿态书写着无愧于先烈、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壮丽篇章。


革命故事代代传,革命精神放光芒。每年的清明节、国庆节等重要节日,依托木黄会师纪念馆,数以万计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走进红色木黄。通过追寻红色足迹、聆听红色故事、把握红色脉搏,自觉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。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,引领我们沿着不可逆转的伟大复兴之路阔步前行。



红色精神铸忠魂,产业发展促振兴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要保护好、运用好红色资源,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,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、赓续红色血脉,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培育时代新风新貌。”昔日贫困落后的木黄镇,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,充分发扬长征精神,以新的赶考姿态和责任担当“让信仰之火熊熊不灭,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,用红色精神补钙铸魂”。通过抢抓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机遇,以当地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为抓手,依托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,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与红色文化旅游产业。截至目前,木黄会师纪念馆年接待游客数量达21万人次。此外,红色木黄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“会师酒”和“木黄窖”畅销全国,年产量达到5000吨,成为区域产业发展和当地居民就业增收的“引擎”。



展未来百尺竿头



“披荆斩棘抛洒热血为人民谋幸福,木黄少年不会忘记,幸福来之不易……”这首由木黄镇红军伟业小学创作的歌曲《红红的故乡,甜甜的家乡》,描绘了木黄人民与红军一起共御强敌、生死相依、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,在学校代代传唱。



木黄村作为贵州首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之一,在其建设过程中,始终坚持党的领导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、坚持以红色文化为“引擎”,充分挖掘当地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,以高标准落实红色村书、农民职业培训、红色教育课程等特色文化类项目建设,不断推进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向纵深发展。


老区不老,风华正茂,今日之木黄,生机正盎然。在伟大长征精神的指引下,老区人民秉承先辈遗志,紧跟时代步伐,永续传承革命精神,发扬光荣传统,接续奋斗,为建设幸福美好新木黄而奋发进取。




来源:铜仁日报 图片来源:众望新闻 梵净云天 印江融媒体中心





监制:左禹华 总编:蒋智江 编审田林 编辑:吴霞
动态要闻
网站地图